走出校園,親近在地風貌
帶領孩子們走出校園,認識在地歷史人文,是竹光國中設計這系列課程的目的。這天,由謝亞傑老師帶隊,由日治時期曾是「街役場」的新竹市立美術館暨開拓館出發,走過228公園,到了影像博物館,這裡以前是有樂戲院,當時是全台灣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的戲院,更是許多人年少時美好的回憶。
另一條路線則由黃雅梅老師規劃的「愛玩客」之旅,從眷村博物館到北門老街,孩子們走在彎彎曲曲的小路,一面利用google地圖找路找街景,一面觀察在地風貌,備覺新鮮。
在北門老街的甜湯店裡,老闆娘介紹說:「旁邊巷弄的這面牆從前只有一、二層樓高,後來美軍空襲台灣時,這面牆曾經被砲彈擊中過,最近被牛排店買下來,重建過後,現在牆才會那麼高。」
透過真實的環境與人物去體驗歷史
黃老師表示,這就是他們希望帶給學生的,透過真實的情境,與社區的人互動,體驗歷史過往的時間感,而不是只是在教室裡讀著沒有溫度的課本。
在眷村博物館,孩子們聽到老兵伯伯分享當年還是個年輕阿兵哥時,是怎麼跟著國民政府遷來台灣,成了離鄉背井的遊子。在老街的中藥行,大家開開心心地跟著中藥行新一代的子弟學著辨識中藥,滿手的藥香彷彿帶著大家穿越時空,回到這間中藥行剛剛開張的清朝時代。

每年竹光國中都會配合不同帶隊老師的專長,規劃不同的路線,讓孩子用漫步的方式去親近在地風情,並學會用FB等現代網路工具和更多人分享。黃老師說,「當孩子們學會欣賞在地之美,他們以後自然而然就會用自己的觀點去看台灣、看天下!」